朱文杰:从大唐东市说起(下)
诗人李白就多次进过兴庆宫,我想象着他是带着醉态进的。这种醉态曾经让诗圣杜甫极为赞叹:“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”在兴庆宫沉香亭,李白让高力士脱靴,杨贵妃研墨。演绎了一代诗仙的得意和放纵,让一些“摧眉折腰事权贵”的诗人汗颜
诗人李白就多次进过兴庆宫,我想象着他是带着醉态进的。这种醉态曾经让诗圣杜甫极为赞叹:“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”在兴庆宫沉香亭,李白让高力士脱靴,杨贵妃研墨。演绎了一代诗仙的得意和放纵,让一些“摧眉折腰事权贵”的诗人汗颜
公元805年的长安城,寒风裹挟着变革的火种。一位沉默了26年的太子,在父皇驾崩的噩耗中仓促登基,却在186天后以一场未竟的改革,在中国历史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,就是唐顺宗李诵——一位被命运推上风口浪尖的悲情帝王。
这位刚从江南赴京赶考的年轻人,此刻正经历着所有北漂都会懂的至暗时刻——科举考试还有半年才开始,但想在人才济济的长安城混出头,必须先过一道残酷的门槛:让文坛大佬们记住你的名字。
诗中“黄衣使者白衫儿”,即宦官,是关键所在。安史之乱后,唐朝宦官专权愈演愈烈,到白居易写诗的时期,宦官已深度介入政治与经济。他们权势滔天,甚至能左右皇帝生死、制造宫廷流血事件,而对财政与军政的掌控,是其专权的重要支柱。